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6-04 18:52:11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法、学法

1、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

2、以活动为主线,以动促思。

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

3、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并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时空上都得到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地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五、教学具准备

苹果,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纸片,彩笔、绳子、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把4个苹果分给2人,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较公平,每人分几个?(老师要强调平均分),接着再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最后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教师演示后,提问那半个苹果怎样表示呢?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找生活中物体的一半,用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绳子、长方形纸片找一找,说说是怎么找的。(小组合作交流)

 (2)演示汇报,并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和含义。

(3)在自己折的图形中找到二分之一,写一写,再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物体的一半出发,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认识四分之一。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用小组里的圆形平均分给本组4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动手操作)

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分圆形,体验自己分到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学生提升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

(2)实践活动。拿出准备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看谁的折法多。(展示成果)

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指明回答)

3、比较分数的大小

(1)老师可充分利用例3的直观图,制成课件,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圆片,先用一个圆表示出二分之一,再用另一个圆表示出四分之一,随后进行比较。

(2)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直观观察,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这样的规律,从而到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综合实践,巩固运用

1、做一做第一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进行交流。

2、做一做第二题,共安排了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巩固了例3的知识。

3、用长方形或绳子折一个喜欢的分数,介绍给本组同学。

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本课重点,分层练习,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既有知识性,有趣味性,又有创造性,还呼应前面的看图写数预赛,达到了理解教学内容,真正认识几分之一的目的。特别是开放练习,思维空间大,为学有余力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这一环节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让学生进行了反思与评价,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

教材分析:

《0×5=?》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学生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0×5=?》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得0,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积怎样写也容易出现错误;几乘0得0后,很容易忘记加进位上来的数。为了分散难点,教材把一个因数中间有 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学生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一般运算方法之后进行讲练,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乘的过程中,0的具体处理方法。学习《0×5=?》,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连乘乃至于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课件情景为背景,通过探索每盘苹果顺次减少至0的过程,计算苹果总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试一试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引导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此处隐藏3330个字……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交通与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52至53页的内容。

2、说教学内容的作用、地位及意义

交通与数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在本课之前已学习了乘除法计算的知识,理解了乘除法运算的意义,能够根据问题选择算法和正确计算乘除法。因此运用已学的乘除法、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课重点。课题是“交通与数学”,在生活中交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旅游是儿童经常经历又比较感兴趣的出行活动,以旅游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可充分利用本课已有学习材料,又能设计开放的问题。因此,我充分地利用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乘除法、周长的知识解决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发展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1.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发展数感。

3.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重点:运用周长、乘除法知识计算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 “上楼梯”问题以及推测老师去的景点和估计时间是这一节课的难点,但难点的分布和教材的内容都显得分散、凌乱。

  三、说教法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力求做到:

1、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动人的风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旅游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学法上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

大家估计一下家离学校的距离,算一算你每天上学放学走多远。

生口算或笔算求出答案,汇报并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了解。

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活用资源、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图“小东上学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能回答你的问题。

2. 生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由我提出:小东教室在六楼每上一层大约用12秒,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这道题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为什么?展开讨论

生1:一楼不用上,他实际就上了5层楼。

生2:比如说我家住在2楼,实际就上了一层楼梯。

生3:我忽略了一楼不用上楼梯。

师小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再解答。跟同桌说一说你家住在几楼,你上了几层楼梯。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认识,则有一定的困难。在这一步的教学中,我注意了让学生通过彼此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互相补充、提醒。这种生教生的方法,更易让学生接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自选旅游线路活动

1. 播放课件,介绍三大旅游线路。通过自主选择旅游线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做数学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寻找数学问题,并在其中渗透估算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乘除法计算。现在火车的时速是每时100千米,请你估计一下大约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推测老师所去的路线和估计坐火车多长时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可能利用除法有关知识进行推测和估计,如用,所花的钱除以三人来推测,所选路线的里程数除以火车时速进行估计。这样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选合适的路线去宾馆

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到不能仅仅用眼睛观察,还要动手操作,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四环节:反思交流小结:

看书质疑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