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如何组织班会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感恩母亲》。下面,我就这节班会课的设计和大家交流交流,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班会课的设计背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在平时跟孩子们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总是无私的奉献着她们的爱,洗衣做饭,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但如果谈到要怎么来感谢自己的妈妈,把感恩付诸行动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做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正好利用这样的一个有意义的日子,我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把亲情回报付诸实践。
二、班会课的目的:
主要有两个: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回报亲情,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妈妈,知道妈妈的不易,理解妈妈,学会感恩,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三、这次班会课我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1、教室环境布置,出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营造感恩氛围。
2、在母亲节那天,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情。
3、让学生准备好班会课的节目,如诗歌朗诵和搜集表现“伟大母爱”的故事。
4、制作班会课的。
5、写好主持稿。
6、制作感恩小卡片。
四、我们班会活动形式也有很多样:
主要有讲故事、朗诵、讨论、写“感恩卡”和手语舞蹈等形式。
说课稿 篇2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 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品词读句,锤炼语言。
2、熟读成诵,体会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情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一毁灭你会提哪些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由疑开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悟情
今天,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并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想象 ……此处隐藏5693个字……第一部分:说教材
规则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是人人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既是一个人讲究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更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人们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的规则意识的形成应当从小抓起,因此,教材设置了本教学单元《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本单元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侧重从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入手,如家庭规则、生活规则、学校规则等,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材采用“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主题名称,意在培养学生与规则的距离感,变管束人的规则为为人们服务的规则,成为我们生活所需要的规则。教育的立足点不是单纯强调必须遵守规则,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规则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
2、感受和了解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检索(即:在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中筛选与本课内容有联系的信息)、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规则。
第三部分: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的活水,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具有时代气息,使教材“活”了起来。
教学方法:
1. 教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是一个小课堂,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思品与社会》这套教材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为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家庭规则、社会规则、学校规则,我在课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找一找、问一问、看一看、查一查等调查方法,让学生去寻找规则。
这样做既使学生掌握了搜集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 教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卡耐基说过,成功等于15%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85%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现代人大都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却不会和人合作,在讲求整体协作的当代社会中,要想有大的创新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调查之后引导学生对调查的内容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并在合作中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讲到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的时候,我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将课前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调查报告中,通过小组访问的形式,让学生采访听课的老师,不仅扩大了学习规则知识的范围,而且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讨论交流等活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调查内容如下: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调查报告
时 间地 点被调查人调查内容
(哪些规则)我的评论
学习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1.给学生想的时间
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自由想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进行讨论。
2. 给学生说的机会
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缜密的思考,而讨论恰恰有助于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思路拟订为“激趣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营造和谐自主发展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在导入时,我采用游戏切入主题:“上课之前,老师听说我们同学都很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传球游戏好不好?(请两组同学到前面来,老师做裁判,比赛开始。师课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学生必须把球传到每个人手中,另一组学生可以跳着传球,在游戏中师故意造成两组同学传球方式的不同,使另两组同学迅速感到游戏的不公平,从而导入课题——规则在哪里?)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汇报调查结果:进入第一关 规则你我他
在这一环节学生发现问题后,我总结规则真的挺重要的。没有它连小小的游戏比赛也没法做到公正、合理。接着让学生把课前调查的内容填写到调查报告中,根据老师的建议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讨论讨论,然后进行小组汇报。这份报告可以是影音资料,也可以是照片或书面资料。
课件出示老师的建议:
A、本小组同学自行选出本组内的组织员(即组长)、汇报员、计时员以及噪音控制员各一名。
B、各小组在组织员的带领下,认真填写调查报告,可以相互补充。
C、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做到有组织有秩序。
D、组内讨论、交流时做到有分工、有合作。
E、各组汇报员汇报本组找到的规则(各个方面的规则),尽量做到不与别组重复。
(2)教师提供教学支持。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汇报完自己本组的调查结果之后,顺利地进入第二关,我眼中的规则,教师针对学生没有调查到的规则,把录像向学生播放,在这种直观的感观之下,让学生进行小组抢答,学生既感到好奇又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又对学生形成规则意识起到了巩固加深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小组记分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3、明辨规则,拓展延伸:进入第三关 规则知识大比拼
这一环节利用教学软件中的社区生活向学生开展一次规则知识大比拼,竞赛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丰富多彩的动画画面和有趣的动画解说,使学生不但了解了各种规则,而且也自觉地形成了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4、 回顾与小结
这一环节力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则究竟在哪里,使这一围绕我们的问号通过学生的回答变为省略号或句号,让学生感受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师总结:今天我们只学习了一部分的规则知识,让我们睁开双眼,打开心灵的窗户,去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以上是我的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