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6-04 19:35:00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

⑵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 ,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⑵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

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

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海水呢?井水呢?自来水呢?

讲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在某些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明矾)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结合教材P5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2、其中过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板书:一、除去不溶性杂质

⑴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⑵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一贴,二低,三靠

讲解并实验:

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

2、制作过滤器

3、过滤,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可以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经过上述净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较澄清了,但这水是纯净物吗?教材P55图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板书:二、除去不溶性杂质

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⑵蒸馏(后面补充)

讲解并实验:

出示热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软水的概念。硬水和软水如何来区分呢?请设计方案

小结:检验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不易产生泡沫 的硬水。

出示图片了解硬水的危害。有什么办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呢?我们刚才所用的软水是蒸馏水,它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蒸馏是重要的实验操作,它不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杂质

通过实验来制取蒸馏水

小结: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教学拓展

【反思】

教师先给学生一种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上升到理性认识时,自然过渡到引导学生借鉴教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寓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最后又将理性知识应用于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从生活、生产实际产生,化学知识又服务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学生的探究活动层次明确,对于重点内容教师采用探究与再探究相结合,正向提问方式与逆向提问方式相结合,特别精道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最后提出应用性的系列问题,学生以专家的身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之,学习就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

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 ……此处隐藏10043个字……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赏析能力。对聋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以语学文”是学习语文的普遍规律。故在教学中,我采用将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适应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使用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和描述法等来为教学服务的。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口语、手语)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聋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聋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聋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聋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小组互相研讨,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且提问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及延伸的问题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聋生对整首词的理解,达到发展聋生形象思维,增强思辩能力的目的。这几个问题是:

1、 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 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3、 李清照愁从何来?

4、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6、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7、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8、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描述法 引导聋生合理想象,将词作转化为画面,让聋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这样做既对聋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又培养了聋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聋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聋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聋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聋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聋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聋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聋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聋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出示两书《诗经》《宋词今译》。这样导入从视觉上吸引聋生,营造气氛,唤醒聋生对词的喜爱之情。板书课题。

第二步、资料助读。让聋生简介词人生平、展示词人的个性名片,了解历史背景,师作补充,有助于聋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聋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的准备;教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本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课的联系。培养聋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制作人物名片,培养聋生概括能力及动手能力。由于语言障碍,聋生面对众多的资料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甄别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这个环节。

第三步、师生共同赏读。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 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 聋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 聋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聋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为消除聋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先作个示例,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学习中,老师要激活聋生自主、合作、讨论,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聋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 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 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聋生体验,老师点拨。聋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老师对体验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聋生准备、教师引导。聋生品味、教师点拨。聋生对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赏析,着眼于名句、关键词,教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聋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聋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的形式,使聋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聋生学习的灵感,开阔聋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馈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3、再读整首词。

聋生总结,教师归纳。让聋生学习阅读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欣赏词的基本过程。让他们试着提出疑惑,学会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第一二题背诵并默写《武陵春》这首词;请上网搜索有关描写“愁”的诗句”为必做题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第三四题为任选题,难度较高,要求聋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的画面。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味写“愁”的技巧。因为聋生常常会说,但怕写,作业中写的任务是为了以读促写,把发展聋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聋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以简笔画一艘舴艋舟为中心,舟中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个个貌似石头的方框,每一个方框内分别写上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艺术化,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