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说课稿

时间:2024-06-04 19:32:42
《我的家》说课稿

《我的家》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家》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四课《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2/4拍子,情绪欢快的内蒙古族民歌。旋律优美、节奏类型简单,具有蒙古民歌深远辽阔的韵味。通过学唱内蒙古民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风土民情。歌曲学唱起来并不困难,期中出现了一个大跳八度音程,学生将进行小组讨论或教师指导解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为歌曲创编动作和伴奏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集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方法:情景法、讲授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先不告诉大家,一会你就知道了!我们不坐汽车不坐火车,让我们骑上马儿出发吧!(这时将运用多媒体播放内蒙古的风光和民俗的画面,并以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师问:到站了,我们刚刚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小结: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他们热情好客,勤劳善良。那么大家知道蒙古族有个一年一度的盛会,叫什么吗?那就是那达慕盛会。你知道关于那达慕盛会的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生答,师小结:每年的七八月份蒙古族人民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盛会。谁来模仿一下盛会中的3个项目。(边展示摔跤、骑马、射箭的图片,边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为表演配上声音。此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此环节我以情境法导入,提高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在表演创编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表演欲,使之在玩中体验民俗,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创编过程中,采用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提前熟悉歌曲旋律,为下面歌曲学唱做准备。

二、学唱歌曲

(1)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善良勇敢,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我们祝福他们为他们献上这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好不好?老师还为它配上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请大家一起欣赏。(生欣赏歌曲,观看老师表演加深歌曲印象)

(2)熟悉歌词。(由于二年级学生认识的字有限,教师将领学生读歌词,请大家看看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

(3)学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民歌风格特点。

①学唱歌去之前,发声练习。

②老师范唱,学生仔细聆听。

③师分句教唱或学生跟琴演唱。(唱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八度音程可以分组寻找解决办法或求助老师)

④师生对唱、学生齐唱或表演唱等形式达到熟练演唱歌曲的目的。

(4)生跟伴奏完整演唱,引导学生对歌曲加入感情处理。

由于之前导入的充分铺垫,学唱部分占用的时间并不会太多,加上歌词旋律简单易记,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

三、拓展延伸

三个环节完成:“练一练”“比一比”“评一评”

1、学生讨论按自己的方法怎样给歌曲伴奏?引导学生用身体为歌曲伴奏打拍子。如:拍手、跺脚、拍肩膀等都可以。也可以自选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合作,边欣赏歌曲边为歌曲伴奏)

2、为歌曲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边唱边为歌曲创编动作和伴奏)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个“擂台赛”看看哪一组赢得大家的掌声最多,哪组就是擂主。此时以学生互评评和师评为主,师评时多给予鼓励。对于二年级小同学应多用肢体动作进行赞美:如:竖起大拇指,一个惊讶的表情,和满意的微笑等等。大家参与热情很高,气氛达到高潮。

这部分是集情感体验、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前面的影响铺垫,学生对蒙古风情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这时已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编过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比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啊?

生举手回:最后在播放歌曲的旋律中结束这堂快乐的音乐课。

《我的家》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我的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中第一册第十课的内容。它由《我们一家子》、《我是幸福的孩子》两个部分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父母长辈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一些年龄小,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们。被父母呵护惯了的子女有时会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或许还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分目标中的第一条情感与态度就提出了,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其中爱亲敬长排在了首位。据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家庭角色意识。

b)通过开展“全家福”展览,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c)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得到快乐。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更多的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我把孩子的家长们也请到了课堂,一起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另外,课堂上我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巧妙的把多媒体VCD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到好处的灵活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a)欣赏导入,创设情境

b)介绍家庭,增进了解

i.看看多媒体VCD资源《我的家》中的《我们一家子》全家福照片。

ii.说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大胆地去说。

iii.贴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全家福”展板。

iv.欣赏欣赏多媒体VCD中“妈妈的爱”,再 ……此处隐藏10631个字……本课的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声中,带领学生坐上音乐列车去旅行。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课题巧妙地展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从开始就进入到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欣赏不但了解蒙古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知识。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伴奏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歌曲渗透,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聆听音乐,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学怎样才能教得扎实、新颖,让学生爱学、乐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带声的演唱是我的目标,于是在导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马儿上山坡的音阶小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1、音阶练习

师读:骑着马儿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师读:骑着马儿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师读:骑着马儿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师读:骑着马儿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师读:骑着马儿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师读:马儿马儿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来通过教师的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用身体动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来做一下范唱,然后让学生按节奏读词,舞蹈欣赏等形式,学生在多次学习体验中一直在无形地感受着歌曲的魅力。紧紧抓住了音乐教育以听为中心的原则,使后面的教学水到渠成。只经老师简单点拨,学生便能轻松学会歌曲。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绪。我启发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怎样唱歌会更好听?运用教学课件启发学生,表达音乐情感。并运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歌曲拓展

学习简单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动作,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筷子,通过舞蹈学习,让学生全体参与,共同感受蒙族音乐美、舞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

(四)即兴创编,表现音乐

本环节是本课的高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通过让学生分组抽签来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务。

第一个蒙古包是让学生跳起欢快的舞蹈,要让学生听清要求:学生可以用老师教的动作或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无论怎么样跳都要跟上音乐的节奏,而且动作要优美舒展,注意音乐一停,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个蒙古包的问题是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听清要求老师准备了一部分的打击乐器,有的同学有,有的同学没有,没有的同学请你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周围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乐的节奏,音乐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个蒙古包的问题就是请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草原(如时间不够回家完成)

在这个活动中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与沟通,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无穷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坐上火车结束了我们本节课的蒙族之旅,紧扣“游”这一情境,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快乐地结束了本节课。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我的家》说课稿10

今天我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中的第一个主题。《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的家》这一主题的教学就是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的,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的情感,同时进行生活行为指引,引导学生平时要从小事做起去关心家人,让家更快乐、更幸福。遵循本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这一基本理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

一、课前作业感知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用A4纸粘贴全家福,并调查家庭成员的生日、生肖、特点等。粘贴全家福时,自然会回忆起照相时的甜蜜时光,而调查家庭成员的各种情况,又是孩子与家长的一次很好的亲子活动,因此在完成课前调查的同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感觉便在孩子的心中悄然滋生了。这种感觉从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来。这就是本课程所倡导的“来自于生活”。

二、堂上交流体验生活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回归儿童生活的课程是通过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得以实现的。进入课堂学习的儿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要注意发挥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作用,帮助儿童交流、分享、体验和提升生活经验。今天的课堂学习中,我主要组织学生进行两个活动去体验自己的家庭生活。活动一是介绍自己的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兴高采烈地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庭、交流自己家人的信息,一种幸福的暖流在孩子的心中荡漾着。活动二是游戏“心心相印”,当孩子看到自己所写的答案与爸爸、妈妈所写的答案是一样的时候,是多么开心,多么自豪,感觉到自己与爸爸、妈妈真的是“心心相印”,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油然而生了。就这样通过组织孩子们交流、分享自己平时的家庭生活,他们的感情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最后以歌曲《我爱我的家》结束教学,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的情感。

三、教师点拨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除了教学内容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外,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我们的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这一种回归才是本门课程的意义所在,是以品德的形成为目的的回归。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提升学生的认识、促进情感内化、进行行为指导,让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今天的教学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平常的生活实际中体验自己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回归到生活中,平时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家人。堂上教学时,我结合了几个活动适时进行行为指导:让学生说出家人的生日后,适时引导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为父母祝贺生日;结合“心心相印”的游戏活动,以问题激发的方式诱导学生说说既然知道了父母的“最爱”,今后自己可以怎样做让父母开心,并让学生马上情境模拟,演一演来表达自己的做法。这样,表演的学生记忆深刻,看的学生也印象清晰;结合课本的例子,我还引导学生讨论平时生活中自己可以怎样做让家里人开心。通过这样的引导,我相信孩子今后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有所行动的。这就达到了回归生活的目的了。

《《我的家》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