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4-06-26 15:35:13
【推荐】教学计划模板汇编十篇

【推荐】教学计划模板汇编十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如何把教学计划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1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回顾本学期幻乐二胡社团的活动,感触颇深。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学校幻乐二胡社团的指导与负责工作。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年二胡指导训练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乐曲,或许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或是衬托出一个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片灼灼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美的烙印 .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演奏,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指导训练的目标及曲目进行了筛选与确定。并根据小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曲目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和制定了本学年的活动计划。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一方面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训练的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好二胡,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方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活动中,我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大胆地在训练中加入小组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增加训练的的趣味性。学生在训练中积极性有了提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

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美的感悟。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查找有关教育工作站。

五、扎实训练,成效显著。本学期,继续教学生读谱识谱,坚持学生的基本功练习:空弦练习、音阶练习、指法练习。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进行中指、食指、无名指的配合练习,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曲子训练,如:小星星、小琴手等,学生收获颇多。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培养出更多有特长的孩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20xx,XX

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28人,班上的孩子年龄在3D3岁半之间。3岁的孩子会跑会跳,已能自由行动,也能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望、情感,并和人交谈。他们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进行各种活动的条件。

3岁是孩子进入学生园的最佳年龄, 学生入园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开端,是孩子参加学前教育的一个起点,是孩子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孩子产生不适应是可能的。在开学时大多数学生入园后能很快适应学生园生活,只有个别学生出现依恋亲人,不愿入园,情绪不稳,哭泣不止;任性专横,强占霸道,行为散慢,不会学习,生活不习惯等现象。

二、本学期学生发展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进餐习惯,使他们懂得珍惜粮食。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3、激发学生活动的愿望、探索的兴趣,鼓励胆子小的学生在集体面前多表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开展自主性活动和学习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三、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生活活动目标:

1、愉快来园,愿意参加学生园的各类活动,能继续适应集体生活。

2、学习使用小勺吃饭,在老师的帮助提醒下能吃得干净,不将饭菜含在嘴里。

3、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4、会穿脱宽松的衣裤。

5、学习自理大小便(会使用蹲坑)。

6、知道室内不大声叫喊,不把手指、不干净东西放进嘴里,不抠鼻。

7、懂得赃物、玩具不放进耳鼻口。根据季节变化、运动量的大小增减衣服。

8、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洗手。

9、学会使用毛巾进行擦脸、擦嘴。

措施:

1、开展"笑脸娃娃"活动,鼓励学生高高兴兴来园。给个别学生更多的关爱、并与家长及时沟通,指导家长正确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保育工作。

2、利用儿歌、游戏、故事等形式使学生学习正确洗手、吃饭、睡觉、穿脱衣服等生活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在学习性游戏中提供一些生活的材料如:小被子、袜子、毛巾等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4、在分组教学中进行个别学生的教育。

5、通过每天的进餐活动,培养学生文明进餐习惯。

6、班级三位一体,共同管理好班级工作。

(二)、运动活动目标:

1、在体育锻炼中,能做到保护好自己,不到危险的地方玩。

2、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参加各类活动。

3、能自然地走,在直线、曲线上走。双足交替上下楼梯。两脚并拢向前轻轻地跳。

4、会玩中型玩具。

5、学习模仿操和诵读操

措施:

1、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促进肌体的协调发展。

2、保证每天一到两小时的户外锻炼时间。

3、制作并提供多种运动小器具(、沙袋、罐子、球蓝等等),丰富幼儿的体育锻炼活动内容。

(三)、学习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喜欢老师,爱爷爷奶奶,爱爸爸、妈妈,愿意上幼儿园。

2、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学着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周围的事物,感知其明显的特征。

3、观察几种常见的水果及其他食品,感知冬天的明显特征。

4、经常看、听、触摸周围生活中各种颜色、形状、声 ……此处隐藏5640个字……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5、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

6、教学关键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2.1 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7课时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3课时

教学计划 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物理》必修1(教科版)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之间的桥梁。牛顿第二定律中通过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将力和物体的速度、位移等联系起来。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加速度概念。因此,讲好上好加速度这节课,对学生能否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乃至后面力学知识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加速度的概念对高一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应更讲究教学策略。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充分挖掘书本的素材,如图像、表格、数据;尽最大努力搜集与速度变化快慢有关的现象,促使学生从内心里重视加速度的概念。这样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具有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完成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加速度概念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速度的概念以及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速度是通过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学生在初中物理中也学过诸如密度、压强、功率等通过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物理中也已经学习了诸如增长率、发芽率等问题。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观察生活实例体会其现实意义,通过思维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所以,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加速度这一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与加速度对应的词语。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里难以自发地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学生在生活经验中较少关注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了不少困难。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教师应有意识地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重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的大小;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倾斜程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时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分析: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二)教学难点分析: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砝码等

演示实验

讨论,提出加速度概念

实践应用,设置冲突

总结矢量性,含义,单位,与速度的区别

练习

评价与反馈

提出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

新课引入

材料1:汽车发动

材料2:赛跑起跑

教学流程

《【推荐】教学计划模板汇编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