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

时间:2024-06-04 19:08:02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褒禅山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褒禅山记》教案1

【学习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虚词“以”“其”的意义用法。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尽吾志”主旨,借鉴古人智慧。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时数】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这类文章有何特点?

明确:叙事写景,抒情感怀。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别?(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断句读。

2、学生自渎课文,尽量熟练,并借助注解,利用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

提示:(1)学生的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作好记载,教师巡回解答。

(2)指导学生像上一课一样作好文言语言的积累。板书随机。

3、掌握大意(多媒体板书)

讨论、明确:本文先写未尽兴的游山经历(1、2段),然后由此引发议论(3、4段),第五段是游记的结尾。

(三)基础梳理

(见学案。梳理学案上的文言基础知识)

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

2.名之曰褒禅。名:

3.有泉侧出。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

6.而其见愈奇。见: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

8.火尚足以明也。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传:名:

归纳;分析以上词类活用,你得出那些规律?

1、名词活用为动词: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如1);前面有能愿动词(如11)。

2、名词作状语:前面有主语,后面有动词(如3)

3、形容词用作名词:处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如10)

4、动词用作名词: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前面有“其”。

多义词:

1.道

①有碑仆道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④何可胜道也哉

⑤策之不以其道

2.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文过饰非

4.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5.其

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⒅其孰能讥之乎?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归纳:请把以上“其”的用法归类,归纳其有哪些用法?

1、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

2、第一人称代词“我”。

3、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如18);语气副词还有其他用法,如推测语气“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表期望语气“一定”,如: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6、以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而,连状)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状)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连状)

(6).火尚足以明也。(连状)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9)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

(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归纳:请把以上“以”的用法归类,归纳有哪些用法?

1、介词“因为”(1)(11)

2、连词“因为”(2)

3、连词,表目的“来”(4)(6)(5)(10);相当于“而”(3)(8)(9)

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今义:

特殊句式: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重点翻译句: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此处隐藏37790个字……一点就是作者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2.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明确:“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即可看出两个观点的联系)。

3.讨论总结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特点

讨论、归纳,学生补充,教师订正

明确:(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文章以记游作比喻,引发出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内涵启发,使完美的形式和思想和谐统一文章前部分记游山,后部分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呼应文中记游内容是后文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

全文即事明理记游,处处为议论埋下伏笔;议论,句句与记叙相呼应游踪交代完整清晰,见闻却言约而事丰,未尽的游兴在议论中得以宣泄,强烈的感受在议论中尽情地倾吐“记”为“议”提供形象依据,“议”是“记”的最后升华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平中见奇,别开生面。

(2)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并“深思而慎取”,为此选材游褒禅山从略,游华山洞详写,记仆碑文字从详,其余从略;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游后洞从详,又以写心情“悔”从详。

五、学生阅读全文

六、背诵第二段

七、课堂小结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两段记游,第三、四段发议论记游为发议论做铺垫,而发议论则句句回应记游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学习本文要掌握这种在记叙的基础上深入发表有道理的议论的方法。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三段,力争全文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辨析词类活用

2.指导整理“其”字的几种用法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

一、指名背诵三段

二、集体朗诵课文

三、发放课堂练习,学生完成

四、“其”宇在文中有二十多处,每个同学迅速找一处,指出它的意义同学更正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其文漫灭 6.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

7.其下平旷 8.问其深

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l0.人之愈深,其进愈难

11.而其见愈奇 12.然视其左右

13.盖其又深 14.则其至又加少矣

15.既其出 16.则或咎其欲出者

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9.其孰能讥之乎 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教师总结点拨

“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2)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

(3)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的”讲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

(5)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表估计时,译为大概、可能

五、指名学生汇报完成文后练习四的情况(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学们补充订正)

六、辨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看课文,指出加点的字古今词义不同或词类活用情况

(1)而卒葬之古:终于;今:士兵,完毕

(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ll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今: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常用作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的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5)长乐王回深父这是一个通假字,“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6)问其深;则其至又加少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三个词都可以视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为深度、到达的人、险远的地方,也可以把“其至”“险远”看做是后面省略,后面分别省略“之人”“之地”。

(7)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说出,说明,动词。

(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形容词用作动词。

4.指名回答下列句式的特点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明确: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1)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2)、(3)个句子是因果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七、全文小结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体的论文,阐述两个观点,一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必须“尽吾志”以赴;一是古书不存,学者研究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文章以游山为喻说明无论治学、立业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意志不坚,浅尝辄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本文的结构谨严,可以从前后叙议的紧密联系,行文的上下呼应和写法上曲折、起伏方面去体会。

八、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多义词“道、名、然、其”四个词的义项。

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