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作文

时间:2025-02-15 11:44:43
【精华】成语作文三篇

【精华】成语作文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作文 篇1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成语会怎么样?初遇这一问题,肯定会有一群学生欢呼:“终于不用学成语啦!”对于大人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于古人来说,那影响就更微乎其微了:哼,不就是几个成语嘛,不要紧不要紧!

没了成语,考试就不会再有“联系上下文,解释成语”这类的题了,也不会有厚厚的《成语词典》。语文书上不会再出现成语的影子,教辅材料上也少了大篇大篇的成语解析和各种关于成语的典故。

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件喜事,少了那么多的作业,脑容量也顿时多出了许多空隙。

可这真的是一件喜事吗?

没了成语,表达会遇到各种难题。

想要表达极度寒冷,就无法用“滴水成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来形容。想要描述一个家庭非常和谐,就无法用“幸福美满”、“阖家欢乐”、“其乐融融”来阐述。

岂止是这些,还有很多可以用成语表达的事,没了成语就会变得异常麻烦,取四个字而代之的是大段的文字。

成语不仅是四个字,它代表的是中华的文化底蕴,也是上下五千年浓缩而成的精华,哪怕去让一个没上过学的中国人说成语,他也能说出几个常见的。

所以说,成语的文化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是不可磨灭的'。

成语作文 篇2

呆若木鸡,不对,闻鸡起舞不对不对,还有狗呢,应该是鸡飞狗跳!鸡鸣狗盗!鸡犬不宁!这是哪儿这么热闹?原来,是暑假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玩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游戏——心有灵犀猜成语。

老师神秘兮兮的拿出一个装满小纸片的盒子,望着疑惑不解的我们说道: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这里面装的都是成语,一个同学比划,其它同学来猜,你们谁想第一个来表演?老师话音一落,下面的同学就齐刷刷地把手高高举了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地大喊:老师让我来演!我第一个!选我选我!我我我选我!

老师随手指了一位同学,只见他大踏步走上讲台,抽出一张纸片一看,就一手抓着耳朵,一手挠着脸表演起来。抓耳挠腮!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出正确答案。

轮到我了,我犹豫不决地伸出右手,不知道该拿哪张纸条,手在盒子里摸索了半天,生怕抽到一个自己不会的成语。最终选好一张之后,我缓缓拿起纸片,迅速转了个身,打开纸片一瞧,哈,太简单了:守株待兔!这可难不倒我。我回转过身,伸出双手,比划出一个耶的手势,高高举过头顶,正跳着寻找我的树呢,下面就有人喊了起来:蹦蹦跳跳!活蹦乱跳!

还暴跳如雷呢!我还没表演完呢!我忍住不向他们吼道。我看向黑板,向黑板飞奔过去,当我的脑袋快要碰到黑板时,猛地一倒地。立刻又有喊:不撞南墙不回头!自寻短见不对,是自杀未遂,哈哈!他们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爆笑起来,有笑的两脚蹬地的,有笑着拍桌子的,有笑的弯腰捧肚子的,还有的同学模仿自寻短见的样子伸长舌头,翻着白眼装死的我无奈地站起身,重新寻找我的树有了!我向老师冲过去,你干嘛?老师吓得惊叫着往后一躲,害我差点儿没撞到墙上。您别动,您现在现在是一棵树!我刚说完,还没开始表演呢,同学们就猜了出来,集体喊道:守株待兔!那声音,都快把屋顶掀翻了。

陆续又有同学上台,有像我一样猜几次才猜到的,有一次就猜中的,也有最终也猜不出来的欢笑声、呐喊声、拍桌跺地声不绝于耳就这样这节课在游戏中过去了,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收获了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成语作文 篇3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成语嫁给了广告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是不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而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一了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竽。

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了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异,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有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但说并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一些的说法: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可该怎么办?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

《【精华】成语作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