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成语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的成语故事1成语名称:残杯冷炙
成语拼音:cán bēi lěng zhì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残剩的酒肉。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残杯:残留在杯里的酒;冷炙:已经凉了的烤肉。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
成语来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成语造句:曾朴《孽海花》第20回:“雯兄不嫌残杯冷炙,就请入座。”
残杯冷炙的成语故事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识渊博,他有一部《颜氏家训》传世,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这部著作,对后世不少学者为人处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残字开头的成语
残杯冷炙
包含有残字的成语
苟延残喘 残杯冷炙 抱残守缺
经典的成语故事2【注音】shǐ yáng jiàng láng
【典故】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释义】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不足以统众
【结构】紧缩式
【同韵词】神色张皇、菩萨心肠、蝶粉蜂黄、饿虎逢羊、解衣槃磅、安分守常、百结愁肠、贪大求洋、佐饔得尝、志趣不常、......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论功行赏分封了一些大功臣为异性王,这些功臣们内心不平,相继出现谋反事件,英布眼看功臣被杀也举起了反旗。刘邦派太子率老将们出征平叛,想借故废掉太子。吕后看出刘邦这使羊将狼的计谋,于是苦谏请刘邦亲征
【成语示例】弱者,犹使羊将狼也,其乱必矣。 西汉·桓宽《盐铁论·除狭》
经典的`成语故事3 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这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但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这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忙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经典的成语故事4【注音】zhù jié wéi nüè
【出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史记·留侯世家》
【释义】桀:即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暴君;虐:残暴。帮助夏桀行暴虐之事。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虎作伥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为虎作伥、为虎添翼、助纣为虐
【反义词】助人为乐、除暴安良
【押韵词】天资卓越、朝荣夕灭、八花九裂、千恩万谢、杀人如芥、白花心血、三妻四妾、以玉抵鹊、琼楼金阙、聊以慰藉、......
【年代】古代
【谜语】桀的帮凶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入长安,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面对奢华的宫廷生活,刘邦想占据皇宫就此享受起来,樊哙认为现在不是时候,张良也认为如果占据就是助桀为虐,人们就不再支持了。刘邦认为有道理就率军退居灞上等候项羽
【成语举例】又加上他那次子纪成文,助桀为虐,作的`那些侵冒贪黩,忌刻残忍的事,一时也道不尽许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经典的成语故事5程门立雪
这 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 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习机会。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适的生活。
经典的成语故事6【注 音】:rú yú dé shuǐ
【出 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用 法】: 用作褒义。现多用于形容找到非常适合自己的环境。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结 构】:动宾式
【近义词】:如虎添翼、游刃有余·如鸟投林、画龙点睛
【相反词】:寸步难行、步履维艰、釜底游鱼
【押韵词】:槌骨沥髓、山积波委、疑心生暗鬼、乞怜摇尾、胜不骄,败不馁、 依头顺尾、天经地纬、街头市尾、望尘奔北、东南之美
【年 代】:古代
【谜 语】:渔
【歇后语】:刘备遇孔明[2-3]
【成语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原文】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此处隐藏2461个字……招牌的祖传救命金丹,岂容他人鱼目混珠?
5. 这些鱼目混珠的野山人参鬚,是用萝卜鬚根製成的。
6. 不少商人想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
7. 商品鱼目混珠之事甚多,验货物应小心,否则会招来重大损失。
8. 收藏古董要先培养鑑定能力,以免买到鱼目混珠的假货。
9. 这批衣服有鱼目混珠之嫌。
10. 收藏古董要先培养监定能力,以免买到鱼目混珠的假货。
11. 这些鱼目混珠的野山人参须,是用萝卜须根制成的`。
12. 这地摊货很多鱼目混珠,你得小心免得上当吃亏。
13. 不肖商人想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
14. 我们要抵制仿冒品,绝不允许鱼目混珠,侵犯智慧财產权。
15. 这家公司为打击对手,故意推出包装相似的產品来鱼目混珠,低价促销。
16. 不法商贩,常常干出鱼目混珠的事情,坑害顾客。
17. 最近市场上有人鱼目混珠,企图用假冒产品替代名优商品,消费者可要擦亮眼睛,防止上当受骗。
18. 有些奸商惯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加工后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在市场销售。
经典的成语故事14【注音】yíng mén qǐng dào
【典故】咨少孤,有孝行……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 典出《后汉书·赵咨传》
【释义】比喻至孝。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押韵词】售胝足之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除残祛暴、犯而不校、好心没好报、春寒料峭、破涕为笑、迷花眼笑、达官贵要、蔓蔓日茂、......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敦煌太守赵咨年幼时死了父亲,他十分孝顺母亲,有一天晚上,他侍候母亲睡觉后,听到门外有强盗的声音,担心母亲惊醒后害怕,就主动开门请强盗到家里,给他们准备吃的。强盗们吃完后就立即离开
【成语举例】昔人迎门请盗,恒怀废寝之忧,当挽舆梓,犹有危途之惧。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
经典的'成语故事15不耻下问
解释:指的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分道扬镳
出处:《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释义:“扬镳”,即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用来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故事: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匹夫之勇
出处:《国语·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释义:一般指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
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一鸣惊人
【解释】用来比喻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人,一下子干出了惊人的成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文档为doc格式